一起上看小说 > 盛唐重工 > 第三十九章 弓

第三十九章 弓


  “弓。”方宁轻轻吐出一个字,然后就沉默下来,呆坐在椅子上,手指缓缓敲打着桌面,注意着谢兰与谢三叔的表情。

  “你说你要什么?”谢三叔像是没有听明白一样,急忙问道。

  “我要三张弓。”庄宁笑着道:“一张长弓,一张稍弓,一张格弓,另外再给我三十支白羽箭。”

  方宁说完,谢家两人的表情一下子凝固,过了一阵,谢三叔才咽了口口水,道:“你这是在趁火打劫。”

  “你恐怕都不知道自己要求的是什么,格弓?那是禁卫军用的弓,我去哪给你弄!”

  谢兰也表示有些为难:“长弓和稍弓我们都有办法给你弄来,但是格弓是禁卫军专用弓,你能不能换个要求,角弓怎么样,我再给你加十支白羽箭。”

  方宁摇摇头:“虽然格弓外界很难见到,但以你们商会的能力,禁卫军流失的也好,走私的也好,从官商那里购买也好,弄来一张格弓,应该不是问题吧。”

  唐代弓的种类大致可以分为四种,一长弓二角弓三稍弓四格弓,其中长弓用作步战,角弓用于骑战,稍弓是狩猎用弓,格弓是皇朝禁卫军用弓。

  方宁如今已经打算锻炼打熬自己的身体,身在大唐,君子六艺中的‘射’艺能掌握一些当然是好的。他所选的三张弓中,长弓精准度低,一般贵族子弟都会将其作为练习弓,练习张弓的臂力。格弓射击的准确度比较高,可以用来练习射击,至于狩猎用的稍弓,光练不用假把式,等自己射艺入门,入林进行狩猎练习才是最好的提升技术的办法。

  所以这三张弓,方宁无论如何都是想要得到的。

  更何况自己赔本帮了谢家这么多,好不容易有机会,不敲他们一笔赚回本怎么行。

  “当然,格弓虽然是禁卫军专用弓,是由内府建造的,不过民间也有不少流传,花些钱也能够求得一张,但我想知道,你的主意值不值得我们谢家给你寻找这张格弓。”谢兰恢复了精练的姿态,眼神犀利,对于谢家而言,一张格弓算不上什么,但火柴市场的份额比重,却是一块大肥肉。

  孰轻孰重,谢兰分得清。

  “当然可以。”方宁笑了笑,一脸自信。

  “可以先说一下你的计划吗?”谢兰问道。

  方宁点点头:“好。”

  “我的新计划是‘十包换一包’,意思就是说,当购买者从你们这里购买火柴之后,要把包裹火柴的麻纸保存下来,等存够了十张麻纸,就可以从你们这里兑换一包新的火柴。”

  方宁见谢兰一脸疑惑的表情,像是没有听懂,就继续解释道:“与‘再来一包’活动不同,新的‘十包换一包’活动不需要进行木片加工,所以就节省了诸多工作,省下了许多劳动力,节约了许多资金。”

  “‘十包换一包’比‘再来一包’更能吸引顾客的地方,那就是只要有十个包装纸,就能够免费兑换一包,不需要看运气,只要买齐就会有,会更加有凝聚力。”

  “而且十个包装纸兑换一包火柴后,那些用过的麻纸相当于被你们重新收回,可以二次利用,节省了制作成本。”

  “最最重要的一点,‘十包换一包’拥有极大的持续力,你想,那些百姓只要从你们这里购买了一包火柴,那是不是就有攒够十个包装纸,兑换一包新火柴的想法?一但有了这样的想法,他们还会从别家购买剩下的九包火柴吗?”

  “当那些百姓用十个包装纸兑换了一包火柴之后,你们也不用担心他们会另外从别的商家购买火柴,因为这个时候,他的手上,又多出了一个包装袋。”

  “这就像一个圆……”

  方宁说完后,朝着谢兰他们笑了笑。

  谢兰与谢三叔听完方宁的话,顿时眼睛都亮了起来,他们能成为谢家商会某地区分会的掌权人,头脑自然聪明,一下子就理解了。

  谢兰微微颔首,笑道:“好主意,这个主意我要了。”

  方宁狡黠的露出白色牙齿,伸出三根手指晃了晃。

  谢兰哈哈大笑:“长弓和稍弓今天就能给你,但是格弓和白羽箭我们这里没有存货,需要去府城调取,你得再等几天。”

  方宁笑了笑,道:“好。”

  方宁对待谢家的态度很模糊,很难谈的上信任,更多的是利益上的交换,但总得来说,关系相对要平和一些。不过如今涉及到一张格弓,这种东西,在民间数量很少,尤为贵重,所以若是谢家感到心疼因此出尔反尔,也很正常。

  方宁也没让谢兰签订什么保证书,并不是他信任谢兰,更多的是无所畏,就算谢家反悔了,当下虽没有办法,但以后总会找回场子。

  谢兰派人去仓库里取来两张弓,方宁拿到手之后,便带着回去了,格弓还得需要几天才能到货,方宁也不急,反正初次用弓、练劲,长弓是最好的练习弓,等以后射艺熟练了,才会用格弓进行射击训练。

  ……

  这些天的火柴市场变化太快。开始时谢家商行独占鳌头,一个‘再来一包’活动迅速吸引了大量顾客,拥有强大的凝聚力。而不过几天时间,刘家紧跟着谢家的步伐,也搞了个‘再来一包’活动,而且中奖率更高,虽然抄袭确实令人不耻,但那些平常百姓,他们哪里去管这些。

  刘谢两家在火柴市场上打的如火如荼,你攻我守好不热闹,两家都已经斗出了火气,但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这是件好事,毕竟两家商行的争斗,在相对价格上来说,是有所下调的。

  虽说刘家很难在短时间内追上谢家的步伐,但当其也开始进行‘再来一包’活动之后,百姓的购买选择,又重新多了起来,不再单纯局限在谢家。

  老百姓都晕了。

  尤其是那些有选择强迫症的。

  “买哪个啊到底?”

  “两个好像都不错。”

  “谢家吧,以前都是从他们那里买的,信誉有保障。”

  “还是买刘家的吧,中奖率高,很容易就中奖的!”

  “谢家中奖率不高?”

  “没有刘家高啊。”

  刘氏商行。

  “老爷,太厉害了,我们火柴市场打开了!”

  “齐州那边的契约谈下来了。”

  “嘿,那帮孙子,以前还想反水我们,去跟谢家谈合作,可惜谢家火柴制作量就那些,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扩大生产,怎么可能跟他们签订契约,现在还不是得求着跟我们合作。”

  刘老爷坐在摇椅上,身后有两个婢女给他扇着蒲扇,“市场打开,契约签订好,接下来得加大生产才行,东阿县管辖内的山村基本都跟商行签订了契约,这样吧,你去附近的两个县多签几份契约回来。”

  刘老爷吩咐着。

  众人都心情大好。

  ……

  与‘再来一包’活动需要提前进行大量准备不同,‘十包换一包’的活动准备要轻松不少,不需要准备抽奖的木片,只是需要在进行包装的时候,在包装用的麻纸上留下谢家的印记即可。

  这个印记可以是刻章,也可以是图案,反正只要保证不会被人轻易造假就好。

  一天后,新制造的火柴全部用上了新的包装纸。

  两天后,谢家火柴新活动‘十包换一包’在济州府十三个县内全面展开。

  三天后,齐州与兖州新活动正式开始。


  (https://www.173kxsww.com/6_6144/401172128.html)


1秒记住一起上看小说:www.173kxsw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173kxs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