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上看小说 > 一个招娣的重生 > 第56章长见识

第56章长见识


五年计划这个主意抛出来后,  大姐和二姐是都愿意做的,徐山平也不敢有意见,但是怎么做,  别说他们仨了,余自新自己也没做过。

        不过她有理论支持啊!

        重生前b站那么多学习up主的视频都讲了,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再进一步细化成可以量化的目标,比如,  要背完gre单词,一共有多少单词?距离考试有多少天?那平均每天至少得背多少?这就具体量化了。

        想在五年内买房,  首付按十万算,  一年最少得存够多少钱?除了买房的钱,  还要准备装修、买家电家具的钱,又得多少?再具体到每个月,  这不就行了?

        还有提高个人能力的目标,也可以具体量化,每个月看几本书?学几个新菜式?

        计划不是让你表决心,是让你知道该干什么,往哪个方向努力。

        正式开业这两天,宋秋凤和徐山平有很多感触,  两人把笔记本拿出来,  先挨个念了念自己的计划,一边念一边修改,再问问别人的意见。

        徐山平上次写计划几乎是照抄秋凤的作业,这次开窍了,正儿经写下“提高产能”几个字,过去车间墙上常看见这么写的宣传,  现在他明白怎么回事了。

        “明天我再去旧货市场,再淘两个电扇头改成搅拌机,我寻思,要是搓丸子这一步也能用机器做,那就省劲多了!”现在的丸子是用勺子挖一勺馅料放在手里搓,难免有大有小,一串丸子有五个,他和秋凤算成本是按一串肉丸100克算的,要是一个丸子多5克,一串丸子就多出半两了!十串就要多出半斤肉!

        成本控制不好,利润就会受影响。

        他们得想个法子让丸子重量大小都一样。

        余自新听完带头给他鼓掌,徐山平怪不好意思的,心里却美美的,诚心诚意说,“小妹,你这做计划的主意是真好。我觉着,我跟从前不一样了。”人有了目标就像船有了舵,知道往哪儿走了。

        余自新心说,你要是能不再重男轻女,不再把老婆当生育机器,那才叫不一样了呢,现在才哪儿到哪儿。

        说完大姐他俩的,轮到宋诗远。

        她在计划本上画了好几个表格,一项一个,“长期的经济目标和大姐一样是买房,我还给自己定了个成长目标,争取五年内拿下大专凭,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还有,扩大进货渠道,开公司。哦,对了,我还要学一门外语。”

        金姐说以后别说香港,巴黎东京都能去,那她最少也得学会英语吧?不然出国怎么跟人交流?走马观花看热闹,到了景点拍个照,回来一问,啥也不知道!这可不行。

        余自新看二姐的计划很详细,还有时间线,什么时候学哪门基础美术课,明年几月报名,什么时候考试,全都写的清清楚楚,“你这法子真好,把本子给大姐他们看看,互相学习一下。”

        至于她自己的计划嘛——

        “月上完美术基础课之后,我打算去海市。”

        “什么?”三个人齐齐大叫。

        宋秋凤一看小妹这表情就知道她这想法不是一时兴起,早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开始策划了,可她还本能反对,“你才多大?自己去海市干什么?和我们一起有照应多好!”

        徐山平也着急,“是啊!遇到坏人怎么办?你去海市,不怕被当三无抓走?”

        宋诗远张了张嘴,又咬住嘴唇吸口气,“先让小妹说完!”

        余自新自然不能跟他们说她要去海市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救姑父和媛媛。

        这半年多来她一直和二姑雯雯还有表哥洋洋联系,渐渐推测出上辈子姑父应该是明年春天出的事故——当时雯雯还有几个月就高考了,家里突然天塌了,所以她才会想放弃高考去打工。

        要想救姑父,最好的方法是给他找另一份工作!让他远离那个工地。如果她不去海市,怎么办得到?

        “海市我是一定要去的。它不仅是全国最发达最繁荣的城市,还有比g市更多的大学。我和二姐一样,是一定要拿大学凭的,可我想学的专业,g市的大学没有开自考课目,只有海市有。你们也不用太担心,姑父和洋洋都在海市打工,真有事他们能照应我。再说抓三无,我带着g市的房产证,谁能说我是三无?我还有从前厂领导写的介绍信,说我诚信正直有创造力,这些都是我的底气!到了海市,我照样能找到工作,然后就半工半读。”

        余自新越说越自信,“没准啊,我能比二姐更早拿到大专凭,比你们几个更早在海市买上房子呢!”

        宋秋凤他们面面相觑,小妹说的话在理么?在理。从圣诞摆摊到现在开起小店,是谁一直在引着他们走?是小妹。

        但她毕竟只是个刚十岁的小姑娘啊。

        宋秋凤愁得直叹气,孩子越聪明主意就越大,要是拦着不让小妹去,恐怕也拦不住,可就这么让她一个人去,她怎么能放心?

        宋诗远徐山平也是这么想的。

        余自新早料到他们会是这种反应,“你们接着听我的计划吧,除了去海市,报名自考大学,我还要每年去旅行两次,这两年是短途旅行,以后,没准就是出国旅行了!”说完,她对愁眉紧缩的三个人笑笑。

        宋诗远顿时觉得豁然开朗,“对啊大姐,我们也能旅行呀!我们送她过去,顺便去海市旅行,等她安顿好了再回来。听说海市的明珠塔比巴黎铁塔还高,上面还有旋转餐厅!坐在餐厅里能看到整个海市的风景……”

        宋秋凤看看徐山平,在他脸上也看到了犹豫。

        她和徐山平从家乡多次往返g市,每次都穿越了半个国,可他们看到的始终只是铁路沿线一闪而过的景色,通常也不能称之为风景,农田,看不清用途的破屋,城市边缘庞大的垃圾回收站……

        旅行?

        她完全没这种概念。细想起来,最接近旅行的经历,大概是两个妹妹带她来大校园参观,还有除夕住酒店那次。

        徐山平也懵,那得花多少钱啊?去多少天?这么些天生意也不做了?那还怎么攒钱买房呢?这不是和他们定的计划正相反么?

        这次还没等余自新开口,宋诗远教育他们,“啥是眼界?啥是见识?不就得多去看看转转才能有?不然怎么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呢!不趁年轻的时候多去外面看看,难道等到你们俩七老十了,拄着拐杖坐火车啊?你们现在还能写出五年计划,十年计划写得出么?不能吧?为什么?就是因为没见识!”

        “到海市的火车票肯定不会比从咱家来g市更贵,咱们住不起大酒店,还不能住三十五十一个床位的小招待所?一人准备一千块,省着点用足够了!怕耽误生意就等大学放假去。实在舍不得,就留一个人在家看门。”

        宋诗远最后一句话是看着徐山平说的。

        徐山平赶紧表态,“要去送小妹没个男的陪着你们怎么行?我肯定要去的!”

        秋凤的爹妈那个样子,宋家宝也叫他们养歪了,她最亲的就是这两个妹妹,她的亲人,就是他的亲人,就算送小妹去海市要耽误生意,要花钱,那也是他应该做的。

        再说,要是没小妹出的这些主意,他俩哪能想到自己能在g市买房子、开店,一天赚几千块?做人可不能没良心。

        秋凤满意地拍拍未婚夫手背,这才像个男人样嘛!

        余自新没想到这么容易就说服了他们,开心之余再推他们一把,“你们也得在自己的计划里加上旅行这一条。见识用钱也难买到,多走走看看,没准还能发现别的商机呢!二姐说的很对,趁着年轻咱们走得动,坐几十个小时的火车睡一觉就没事了,才该多旅行呢!”

        媛媛最遗憾的就是不能去旅行。她就更别提了,终于报了个旅行团,坐着火车唱着歌,一进山洞——穿回来了!

        唉。也好,趁着年轻身体耐造,没准将来还能当背包客穷游欧洲呢!

        四个人各自扩充了自己的五年计划,宋诗远和余自新先去洗澡,宋秋凤还在跟徐山平复习这几天他学的几句广东话。

        两个妹妹睡下后还听见他俩在后院小声说,明天去旧货市场买个收音机,要能买到电视更好,跟着电视学得快。

        五年后他们能完成今天定下的所有目标么?

        也许能。

        也许要年、七年甚至更久才能全完成。

        那也没关系。

        目标并不一定总是用来去达成的,很多时候仅仅是为了给你方向感,让你瞄准用的。这是李小龙说的。

        翌日他们在旧货市场收获颇丰,宋诗远淘到两张藤编的椅子,一个小书架,还花块钱买了台极古老的电视机,下面带个柜子的那种,电视是肯定不能看了,但把电视掏空了只留下壳子,重新粉刷,这不是个很有特色的小柜子么?电视机的空壳里可以放上几个小人偶,让他们依旧“演电视”!哈哈。或者放杂志、展示饰品也很好啊!

        卖旧货的帮忙把电视拆下来,“还有台很老的收音机,也是带个小柜子的,你们要么?”

        正好一套!

        余自新很为二姐骄傲,她重生前倒是看过有人用这种旧电视机改造成猫窝的,二姐可没看过!

        她准备用白棉线勾块蕾丝桌布,搭在柜子上,再放上一盆绿植,妥妥的复古情调。

        宋秋凤和徐山平也如愿以偿淘到了电扇头和一台没遥控器的彩色电视机。18寸,机箱右上角有个频道按钮,日立牌的。

        老旧怎么了?拉出电线还能看,颜色还挺正,音响也没问题。

        徐山平乐坏了,电视机抱回家就放在他的房间的窗户边,他在后院搅肉馅做丸子的时候开着电视,念念有词学广东话。

        宋诗远很羡慕,“要是学英语也能这么学就好了!”

        怎么不能?

        余自新上次去美术学院的时候就看到宣传栏上的广告,每周一三五日下午两点开始,三教多媒体教室播放英原片,加字幕的,一块钱看两个小时。

        她和二姐拿着继续教育的学生证去了,本来还有点担心人家只给正式学生看,没想到卖票老师根本没问。

        多媒体教室是一人一个电脑,座位用有机玻璃隔开,桌肚子里还有录音机,带自己的磁带来,播放前老师帮你调好,能同步录音。

        太好了!磁带拿回家重播不就能复习对话了么?

        这天看的片子是《老友记》,也不知道是第几季的第几集,余自新从前跟媛媛看过,宋诗远看完了一集才搞清楚人物关系,她太惊讶了,原来美国的年轻人是这种活法?!这就是纽约?

        莫妮卡、瑞秋、菲比还有剧里其他女生穿的衣服比韩剧里的更有实穿性!

        还有她们的妆容,也非常……不一样!

        两姐妹这天晚上的美术课快乐加倍,又有灵感了!

        回家后两人还讨论了好久老友记。

        临睡前,宋诗远更坚定地在自己的计划本上画下两个英单词:new  york.

        世界这么大,她要去看看。

        (看作话)


  (https://www.173kxsww.com/649_649166/19864240.html)


1秒记住一起上看小说:www.173kxsw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173kxs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