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上看小说 > 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 > 第208章 第208章

第208章 第208章


朱标原本以为,内燃机终于研制成功后,会先制作一辆小汽车给他开。

        没想到,第一辆可以勉强量产的内燃机车居然那么大。

        不过仔细一想,这才正常。现在没有机床,小零件需要精密的手工艺,非常难制作。历史中许多机械都是先弄出一个笨重的大个子,然后逐渐缩小。

        因为橡胶要下一次返航才能运来,工匠们绞尽脑汁,给大个子机械车弄了个履带。

        朱标看到成品的时候,脑袋里一下子蹦出“五对负重轮”。

        不过听说二战时,很多装甲车、坦克,都是用拖拉机改的。或许这还真能改成“五对负重轮”。

        蒸汽船目前挺好使,煤炭也好开采。相比煤炭,石油开采还需要工匠们继续研究。所以海船仍旧使用蒸汽锅炉,没有立刻着手制造内燃机驱动的海船。

        朱标知道自己这一方技术发展后,一定会有其他国家学习,不可能阻止技术的传播。

        作为第一技术国,大明可以放心制造蒸汽船。等其他国家开始研制出一点名堂后,就将蒸汽船高价卖给他们,大明自己换成内燃机驱动的海船。

        朱标不知道现代“轮船”是个什么构造,他只能将自己经常乘坐游轮时看到的船的外形描述给工匠们,让工匠们自己琢磨。

        工匠们琢磨出了很多东西,朱标不知道这是不是现代的轮船解构,反正能用就行。

        在朱标的详细解释下,大明朝廷终于接受海船发动机先继续用蒸汽机,内燃机先在农用机械上试验,成熟之后再一波换的策略。

        朱标说,用旧的东西可以去国外换粮食和金银,根据在高丽贩卖破烂武器的收益。他们相信朱标的话。

        武器总会更新换代。以前销毁武器是一大问题,现在卖给其他国家也不错。

        最好卖得更远一点,才不影响大明周边安全。

        “那为何不把大明周边扫平了?这不就不用担心大明周边安全了?”武将们发出灵魂质问,文臣们皆撸起了袖子,要和武将拼命。

        你们打完仗还要我们收拾和治理,能不能给我们喘口气的时间!啊!

        朱元璋若有所思:“最近仗不多,几个小家伙就能解决,你们这些老头子反正也上过培训班,读过书,由武转文吧。”

        武将们:“?”

        朱元璋道:“常遇春、康茂才和花云能干得很好,你们也能,朕相信你们。”

        武将们再次:“?”

        就算陛下你自称“朕”来威胁我们了,我们也觉得很恼火,并不想案牍劳形去处理那些琐事啊!

        求给我们仗打!

        然而打仗是不可能的,荣养朱元璋也心疼钱。

        我和我的标儿都在忙碌,你们凭什么不好好干活?

        这群武将们被逼无奈,都挂着高高的爵位,去当知府了——知省他们还做不到,一个知府应该问题不大。

        于是大明初期出现一个令历史学者每次看到都会捂嘴笑的奇葩现象——一个穷山恶水地方的知府,可能身上有着开国爵位。

        王朝建国后,不需要那么多兵将。一般王朝要么遣散要么荣养。

        像大明这样,先培养兵将们读书,然后填充基层官吏。后世人只能说,大明皇帝仗着自己是开国第一功臣,和李世民那家伙一样,一点都不忌惮武将和功臣,完全不怕别人造反。

        因朱元璋这个“武将转文官”,模糊文武界限的政策,燕乾自然也是能去东北当知省的。

        但问题是,燕乾现在不仅要去当知省,还要文武合一。

        因为东北苦寒,现在还是蛮荒之地,只有辽东一带有城池,再北一点的地方基本没有开发过。

        曾经东北一带有金国和高句丽修建的城池,比如上京古城(哈尔滨),但现在多已荒废。

        如果要开发东北,就只能依据现在已有的辽阳、沈阳等城池为依托,以屯田作为连接的道路,在东北开拓出一条“居住通道”再依托这条通道,逐渐开发整个东北。

        朱标并不知道,他这个策略,和原本历史中的朱元璋的政策重合了。

        朱元璋没有拖拉机等利器,无法在东北开拓更多的生存通道,但他的基本策略和如今的朱标是一致的。

        大明初期,废东北州县,改军卫。在较为容易开垦的辽东一带,大明设置了九个国防重镇,修建了十八座城池,屯田五千七百多倾,以军屯带商业和民生,将辽东一带迅速纳入中原文化体系。

        只是一因为生产力水平限制,二因为大明永乐之后统治力收缩,大明对东北的开拓没有继续深入。

        听了朱标详细描述的东北开拓计划后,燕乾不由感觉压力极大。

        虽然东北荒芜,但面积极大。让自己去东北当军政合一的知省,这简直和分封藩王等同了。

        燕乾不由道:“或许让燕王去更合适?”

        朱标道:“我倒是想让他去,但他不肯去啊。”

        燕乾道:“……让曹国公去也比我好。”

        朱标道:“他也不想去。”

        燕乾:“……”我能说不也不想去吗?

        朱标失笑:“好了,不和你开玩笑了。东北还只能你去。谁去东北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能好好使用那些机械。你参与了机械车的研制,才知道怎么使用和改进这些机械。换做其他人去,也需要你同行辅佐,那不如直接由你来。”

        燕乾仍旧犹豫:“东北知省的权力太大了。”

        朱标笑道:“那东北实际的知省是我,燕叔叔不过是帮我做事,按照我的计划行事。这样就不怕了吧?”

        燕乾松了口气,道:“标儿你不早说……我去。”

        朱标叹气:“其实你如果不说这句话,我也不想说实际上的东北知省是我。我多想省点心。”

        这下轮到燕乾失笑了:“标儿,我去东北也是明年的事。到了明年,你顶多还省心一年。”

        朱标翻了个白眼:“过了明年,我还是会镇守北京。如果二弟和三弟这两年时间表现好,我就送一个弟弟来帮你。”

        燕乾哭笑不得:“标儿,你其实可以给燕王和曹国公下命令,别老纵容他们,打仗可以让其他人去。”

        朱标撇过脸:“再说吧。南洋很重要,他们去打仗,才会依照我的计划开垦和教化。换了其他老将,打胜仗肯定问题不大,但治理就不一定听我的了。”

        燕乾道:“让邓愈和赵德胜去,他们一定听你的。”

        朱标抱着双臂道:“但我不相信他们的能力。”

        燕乾无奈了:“这……好吧,也是。”

        标儿的三位兄长算是标儿的半个弟子。无论是能力,还是对标儿意愿的体会,他们都更出色。或许南洋一战,真的必须由他们三人去。

        朱标和燕乾说定之后,燕乾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再次跟着朱标刻苦学习,为去东北开拓做好准备。

        燕乾完全没询问,去东北当知省这种事,怎么一个北直隶的知省能直接下命令。

        两人虽没有说开,但都心知肚明。

        李善长得知此事后,也没有说什么“标儿你居然擅自安排封疆大吏”的话,非常积极地传授燕乾搞后勤和屯田的经验。

        只有朱元璋什么都不知道。

        他得到朱标的家书后,立刻召集心腹,焦急地询问心腹们,要怎么既达成标儿的提议,又能显得洪武皇帝经过了深思熟虑,不让标儿怀疑。

        他的心腹们畅所欲言,但心里的古怪挥之不去。

        罢了罢了,就只剩下不到两年时间了,继续陪着这父子二人玩吧。

        朝廷在讨论东北开拓,以及建立新行省的事时,孔希友还没回到南方老家,山东士绅还没服软。

        而送给衍圣公家族的礼物,已经到位了。

        当报纸送到各行省省城,统一发行的时候,常葳也同时带兵出发,进入了曲阜县城。

        常葳第一日进入曲阜县城,并未发难,只是让自己的兵去散发和宣读报纸,动员曲阜百姓检举衍圣公府不法行为。

        因孔圣人后裔家族这么多年来强大的威慑力,百姓们并不信任常葳,常葳吃了闭门羹。

        她并不气馁,继续散发和宣读报纸,并且宣讲常遇春和她在各地屯田、处置不法豪强的事例。

        于此同时,她拿着皇帝的旨意,封了衍圣公府邸的门,让他们等待处理。

        衍圣公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就算有常葳的封锁,他仍旧派出人,去南京找人上奏皇帝,煽动文人,想从朝廷施压,让常葳退缩。

        只要打出孔圣人的旗号,他们的不法事迹向来都会被压下来,顶多赔点钱。无论是皇帝还是文人,都不会让孔家的金字牌匾上出现污迹。

        “我们要继续动员百姓,在南京下旨前,将宣判的大会开起来。”常葳对下属道,“只要有百姓来喊冤,我们就赢了。”

        只是报纸刊登的文章,还可以说诬告。如果曲阜百姓联合起来状告衍圣公,就算是朝廷中想要保住孔家的文人,也不能视而不见。

        下属担忧道:“他们已经习惯受孔家欺压,真的会站出来吗?”

        常葳道:“这就看我和我父亲的名声,能不能让他们放心……我的名声其实还是不够,我托大了。”

        常葳有些后悔。她没有想到山东屯田居然会和“道德模范”孔家息息相关。如果提前知道,她肯定不会阻止父亲来山东。

        她这个屯田元帅长女的名声,比起屯田元帅鄂国公本人相差甚远。曲阜人会相信她的父亲,但不一定相信她。

        常葳思来想去,找到了一个她的“名声”中比父亲更“强”的地方——她送了许多江浙豪强去九州屯田,恶名昭彰。

        百姓就算不相信她能将衍圣公扳倒,但或许会相信她能送曲阜的百姓去其他地方屯田开垦。

        于是常葳让人在动员百姓的时候加了一条,所有陈述了孔家罪行的人如果担心孔家报复,她会送这些人去九州、云南、北直隶等地移民开垦。

        百姓们安土重迁,但前提是活得下去。

        如果他们没有了土地,只能当佃农,移民就送一块属于他们的土地,对他们的诱惑是极大的。

        特别是已经“得罪”过孔家的人,就算孔家欺辱了他们一次后,不会在意那些底层的蝼蚁。但依附孔家的人,会时时刻刻找他们麻烦,期盼讨主人开心。

        被欺辱的百姓不是不想逃,是没办法逃。

        大部分百姓一辈子没出过自己的村庄。他们不仅对外界很恐惧,也没有钱和能力去外地。

        只有在战乱和灾荒的时候才会有大规模流民出现。成为“流民”就等于大概率会死,只要还能有一点点活路,他们就不会成为流民。

        但大明官府负责的移民迁徙不一样。他们在路上有官府分发粮食,到了目的地有田地、种子和农具,还有大明的官兵帮忙耕种。

        只要去陈述孔家的罪行,就能离开这里?曲阜被孔家欺辱过的百姓终于意动。

        当第一个快要活不下去的人悄悄进入常葳驻扎的兵营时,这焚烧衍圣公府邸的火焰就控制不住了。

        ……

        “其实这样做,弊端很大。许多活不下去的人为了移民,大概会诬告吧。”朱标捧着茶,看着常葳写来的信道,“民意是一把双刃剑,特别是当明智未开时,愚弄民意非常容易。只是现在这把刀在我们手中,所以它才显示出正面的作用。”

        手臂吊在脖子上的朱樉若有所思:“如果操纵民意的是一个居心不良的人,就可能造成很严重的负面后果?”

        朱标道:“对。其实从古时候起,操纵民意的事就很常见,比如陈胜吴广起义时的‘大楚兴陈胜王’,或者红巾军起义的‘石人一出天下反’,都是此类运用。”

        朱樉问道:“那如何规避呢?”

        朱标笑道:“最简单的是压制,最长远的是开民智。不过如果开了民智,统治者想要操纵民意做不好的事,就有些难度了。”

        朱樉道:“大哥肯定希望开民智。”

        腿上打着绑带的朱棡插嘴:“大哥不是已经在做了吗?公学都开到县里去了。”

        朱标道:“县里还不够,我希望每个村庄都有社学,至少能教导孩子们识字识数,他们稍稍长大一些,才能进入县里的公学……孔佑,你抖什么?”

        孔佑:“……”我敢说吗?

        朱棡笑话道:“大哥,你用衍圣公的遭遇给我们讲解民意,他能不抖吗?”

        朱标安抚道:“别害怕,你家和衍圣公又不是一路的。”

        孔佑:“……是。”我们不是一路,但是一家啊!

        老师果然好可怕!

        孔佑都忍不住为老师担心了。老师的弟子学会这样操纵民意,影响朝政,皇帝真的能容得下老师吗?

        历朝历代,自作聪明被君王屠戮的天才可不少!

        但孔佑不敢说。他怕被老师骂。

        “常葳这一招……她恐怕自己都没想到,会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朱标手指拂过信纸,心情复杂。

        常葳真的是认定了一件事,就要拼了命做到。

        在北京的时候,常葳做事总是很温吞,虽然能做好,但看得出没多少积极性。没想到她找到奋斗目标后,会如此拼命,甚至变得有些疯狂。

        这疯狂劲,真的和常叔叔一个模子刻出来。

        “九州是否也能用到民意?”朱樉问道,“同样是移民,我们可以把大陆上的百姓移到九州,也可以将九州的百姓移到大陆。九州是大明和倭国海上经商必经之地,听闻了中原繁华几百上千年,他们的百姓或许对中原心生向往。”

        朱标笑着鼓励朱樉继续说。

        朱樉道:“现在九州倭国贵族鼓动百姓上山为匪,给我们造成许多骚扰。如果我们不仅将大明百姓迁徙到九州,也告知他们可以迁徙到中原,或许这些抵抗会减轻。”

        朱棡立刻道:“好主意!我也去和草原的小部落说,投靠咱们大明,就能在北直隶附近水草丰茂的草场放牧,如果会种地还能到内地种地,应该能拉拢不少人吧?”

        朱标赞许道:“你们可以试试。”

        两人立刻跃跃欲试,想要立刻返回,然后被朱标按住。

        两个弟弟,一个伤了胳膊一个伤了腿,都给我乖乖待着!伤好之前,哪也不准去!

        “你们实在是太闲,就来帮我干活。”朱标板着脸道。

        两个弟弟立刻如丧亲爹。

        他们不想当文吏啊!

        朱标骂道:“你们这是什么臭毛病?以前不帮我干活帮得好好的?现在怎么一个个都学正哥了!”

        (远方的朱文正:阿嚏!)


  (https://www.173kxsww.com/2329_2329306/4068476.html)


1秒记住一起上看小说:www.173kxsw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173kxs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