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上看小说 > 抗日之特战枪神 > 第两百章:铜陵之战(一)

第两百章:铜陵之战(一)


  第二日傍晚,铜陵县城西南,正东两个方向上的大块平地处,国军的两座营地已经基本落成,但无论是铜陵县,还是周围的三个堡垒,都没有任何一支日军敢轻举妄动,便是国军派出收集木料柴火的散兵,他们也不敢伏击。

  毕竟,就在昨日,国军的前锋大败伏击的日军,甚至最后残余的数百人马还能趁着日军溃败的时机。在几十特战队的接应下,从浮桥上从容撤退,然后又把浮桥给撤去了,这让城中的日军也彻底断绝了追击的念头。

  等到了傍晚时分,国军派出的援军快马加鞭之下,已经赶到,一个旅在铜陵县城东面的平地上,隔着长江的支流,依山傍水布下了防御阵型,刚刚遭受大败的日军面对如此大好的机会,却根本不敢出城夜袭。

  而到了第二日中午时,国军主力已经抵达,数万大军浩浩荡荡,威风凛凛而来,城中和周围堡垒里面的日军更是不敢再言出击突袭之事。

  他们都很清楚,自己的敌人,就是那个恐怖的林一凡。如今的中国,敢如此大张旗鼓袭击皇军的,也就是林一凡和他手下的那些人了。

  江口太郎站在铜陵县城西面城门的城头上,看着长江对岸严整的国军大营,一言不发,不过脸上也看不出丝毫怒意,只有两个大大的黑眼圈格外醒目。

  昨日国军前锋部队抵达之后,城外发生了一场小规模战役,日军外围前锋连连败退,日军死伤了两百多个士兵,其中近半都是最后溃败的时候,被国军追杀所致,要不是那个时候离外围阵地和城门口近,日军逃得及时,恐怕最终的伤亡要大得多。

  事后经过彻夜的反思,江口太郎其实也已经从一开始的不可思议中回过了神来,开始理性的分析此次的大败。

  其实这支国军并非不可战胜,刨开最后的溃败,双方的也不过是一换一的战损比。只是,对方的战斗意志之强,士气之高,实在是令人难以想象。

  最令江口太郎心痛的,还是此战中损失的那些士兵,甚至有几个是他特意调进去的关东军,这是他控制军队,部署行动的最核心战力,也是当前根本无法得到补充的军事力量,事后恐怕还要因此被追究。

  而结合关东军之前遇到的那支国军哨兵,江口太郎在昨日的紧急军议上,也已经特别定调——这支国军必然是林一凡麾下最强悍的“利刃特战队”。

  不过,江口太郎其实也不能确定,但明面上他却是要那么说的,否则这仗没法再打下去了。

  而在国军大军主力抵达之前的一整天时间里面,前锋损失惨重的日军在江口太郎的调度下,也重新完成了防御部署。

  虽然大受震撼,但江口太郎并没有丢失最基本的军事素养,他在战后立即派出军队控制了城池和堡垒的各处要害,并借着召开紧急军议的机会,重新安抚了军官和士兵,完成了兵马的调遣。

  不过,因为前锋大战的损失,日军各部基本上已经被打破了胆,如今再让他们执行夜袭的任务,已经根本不可能。江口太郎原本的主动出击,环环相扣,要让国军不得安宁,知难而退的战略,不到半日,就全部转变成了保守防御,苟且求生。

  于是乎,江口太郎只能看着国军兵临城下,在铜陵县城外安营扎寨,站稳脚跟,却没有一点办法。他的手中,此时已经没有了曾经那支桀骜不驯,相信自己能打胜仗的强兵。

  战场之上,士气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如今,在国军的接连打击之下,日军的各种问题,开始不断暴露。

  .

  前锋大战的胜利使得林一凡重新审视了铜陵县的局势和日军的实力,国军的围城计划也在林一凡和参谋总部,刘长风等人的军议中再一次改变,原本准备调来支援作战的九十三师还没出发,就收到了行动取消,继续驻守待命的军令。

  安庆城到铜陵县的运输路线在铜陵这边上岸之后,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特别是那些舟船无法抵达,只能靠肩扛手提和驮马运输的山路,增加一个师的后勤补给,这背后需要消耗的资源将是巨大的,对于安庆等地的百姓而言,也是极大的负担。

  而随着国军各部兵马按照原本计划在铜陵县城外安然扎下了两座大营,原本计划派往青阳县和池城两个方向的独立师,大别山纵队各一个旅的兵马,也在国军大军扎营的第三日出发,然后在两地的河谷中建立了营地和堡垒。

  他们将会阻止这两个方向的日军援兵,彻底堵死铜陵县守军的生路。青阳县和池城两地往铜陵的道路比安庆往铜陵要险峻困难得多,日军想要增援,那无异于天方夜谭。

  江口太郎在这段时间里,也重新开始派出哨兵侦察,他虽然也知道国军在这两个方向上的行动,但却根本无能为力。

  城外还有足足两个师的国军,而且全都军容整齐,士气高涨,特别是“前锋大战惨败”刚刚过去不久,国军骁勇善战的形象此时依旧历历在目,城中各部日军无论是战斗力,还是士气,都远远还没恢复过来。

  但双方在城外和周边山野中的前哨战,依旧是不可避免的,日军虽然暂时无法成建制地出城野战,可派出一些精锐士兵和国军对抗,阻止对方的挑衅,却依旧绰绰有余。

  不过,江口太郎也保持了相当的克制,在他的命令下,城外三个堡寨里面的驻防日军都比原计划收敛了不少,虽然依旧会不时派出尖兵突袭,但行动十分小心,也毫无规律,国军根本防不胜防。

  当然,这只是江口太郎接到了汇报。堡寨日军的突袭之所以毫无规律,防不胜防,主要还是因为江口太郎虽然已经极为谨慎了,但是他传达的骚扰命令还是没有得到三个堡寨驻防日军的完全贯彻,他们的突袭往往也因为兵力和频率都太少,收效甚微。

  这自然也在国军参谋总部的合理推演之内,而在之后一个星期的时间里面,国军一面加固营盘,同时挖掘围城的工事,一面开始对铜陵县城西城门以西,城外以北的“九华山堡寨”展开了行动,特别是在山下缺乏树林植被阻拦的地方挖掘壕沟,设置陷阱,以隔绝山上日军。

  在城南铜陵山,城东笔架山,城西九华山这三个山岭堡寨中,国军最终选择了地势起伏较小,山体独立,最容易拿下的一个,这既是因为攻坚战困难重重,林一凡担心伤亡过大,也是因为“九华山堡寨”靠近国军主力大营,兵马调动不容易被日军找到破绽。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铜陵山和笔架山的两处堡寨也有两个旅的国军牵制,而且因为距离不远,国军的两个营寨可以迅速对两地展开救援和攻击。

  林一凡计划攻下日军的“九华山堡寨”之后,再拿下“铜陵山堡寨”,如此一来,铜陵县城西面,北面就将门户大开,在这两个方向的攻城行动也将几乎不会再受到日军部署在外围的堡寨掣肘。

  而到那个时候,城东的“笔架山堡寨”,江口太郎恐怕也不会再守下去了,因为那将毫无意义,如此一来,就到了参谋总部计划中的战役第三阶段。

  “青阳县方向鬼子派了一个大队的援军,不到两个小时就被独立师一零二旅击溃了。池城方向的鬼子援兵则是过来走了个过场,几百人马在周边溜达了一圈之后,就立马撤了回去,期间在河谷中放了一阵枪,还有一些手榴弹。”

  国军大营的临时指挥部内,刘长风拿着北面最新传来的军报向林一凡汇报道。他们包围铜陵县已经快半个月了,合肥的日军终于开始了第一次救援,只是结果让林一凡有些失望,他并没能借此消灭日军更多有生力量。

  “看来咱们围点打援,消耗合肥鬼子的计划落空了啊!”林一凡倒是早有心理准备,日军之间也不过是大难临头各自飞罢了。

  “如今两处的河谷都已经被咱们控制,或许是鬼子也想到了,他们就算倾尽合肥周边的守军,也难以攻破咱们的防线。”刘长风说道。

  林一凡笑了笑,说道:“鬼子现在几乎是处在四面围攻之下,处处用力,连喘了口气的机会都没有,最终必然是处处无力,勉强支撑,也难以汇聚起更大的力量来,咱们现在算是暂时把局面稳定住了。”

  “这么说来,鬼子此时没有将合肥及周边的兵马投入铜陵,倒还是聪明的,虽说铜陵一下,这些地方最终也守不住,但有兵马在,拖延一两个月,还是没问题的。”刘长风也明白了林一凡的意思。

  “只是这些鬼子是等不到支援的,他们早就是强弩之末了。”林一凡冷笑了一声。

  林一凡主导的参谋总部一直在根据局势的变化推演日军未来的行动,所以刘长风一听便明白他说的是什么意思。

  “总感觉,我们很快就能把小鬼子彻底赶出中国去!”孔森心有所想,不禁感慨一句。“日军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和当年相比,已经完全不值一提”

  林一凡对此不置可否,脸上微微一笑,然后便拿起了手中的往远镜,继续观察北面的“九华山堡寨”。

  视野中山顶的地方,石墙之上,一架架迫击炮黑漆漆的炮身密集出现。迫击炮的威力虽然不及其他火炮,但居高临下,数目众多,威力还是十分惊人,足以阻击国军数干人马的进攻。

  “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的,咱们现在是越快拿下铜陵县,局势对咱们就越有利。老龙和老张准备得怎么样了?”

  “老龙刚刚已经派人回来通报,他们已经准备就绪,只等午时风力开始迅速增强的时候,便可以行动。”刘长风眼前一亮,这可是参谋总部反复推敲了多次才最终拟定的计划。“各部的预案也已经准备妥当,无论到时候发生什么意外,都绝对不会让鬼子有可乘之机。”

  “好,让徐小五带着利刃特战队去督察各个掩护的部队,然后作为机动力量,随时应对各方,河岸的风向变幻莫测,很容易发生意外,咱们不能不小心,更不能弄巧成拙。”

  林一凡微微点头,然后又下令道:“如果铜陵县城里的和堡寨上的鬼子敢趁机出动突袭,就把他们全部打回去,只要多打几次,他们就不敢再动了。”

  为了防止国军放火烧山,日军自然早就将三个堡寨周围的树木全部砍光了,山腰,甚至是山脚处的树林距离山顶的堡寨,如今已是短则一二百步,距离远的达到了四五百步,就算是国军在山下放火,也根本烧不到他们。

  不过,由于江口太郎也是不久前才被调到铜陵县城的,虽然对于周边的地形地势,甚至是基本的水文都已经初步熟悉,但还是免不得有些东西超出了他的认知,因此造成了不可避免的疏漏。

  铜陵县城所处的这个河谷地形,就将会使得他们的努力全都白费。而且,不仅仅是白费,还相当于为国军的进攻铺好了路。否则,那些相当于堡寨屏障的树林就需要国军冒着堡寨守军的炮火,损失无数士兵来砍了。

  参谋总部制定的进攻计划其实也不复杂,就是借着风力带动浓烟上升,以此为掩护,攻上堡寨。

  其实,这也就是利用铜陵的河谷盆地地形在夏季高温情况下形成的局部小气候了——河谷平原和周围山体受到太阳辐射之后,因为受热不均匀,会形成局部的气流运动,进而产生河岸风,当其温差达到一定程度,这样的气流会变得极大。

  具体而言,就是国军各部兵马将会在上升气流剧烈运动的正午时刻,点燃砍伐而来,堆积在山腰处的草木,利用它们产生的剧烈浓烟“熏陶”堡寨之中的日军,然后在熏陶到一定程度之后,开始跟着浓烟的尾巴往上爬,借此削弱日军在堡寨中的枪炮攻击。

  要知道,浓烟滚滚之下,堡寨里的清军看都看不清楚,别说是精准打击了,只能用枪炮胡乱散射,这样的准头是极低的,而国军则可以在浓烟弥漫时依旧使用火炮轰炸,毕竟堡垒是移动不了的,无数黑洞洞的国军炮口早就对准其了。

  而等浓烟基本消散的时候,国军士兵已经攻到了堡寨门口。如此一来,原本国军需要穿越重重炮火,缓慢而艰难地上行,就算攻打到堡寨门口,也还有无数枪口和炮口等着,伤亡必定无比惨重。

  换言之,原本日军设置这三大堡寨的根本倚仗,在日军被呛鼻的浓烟熏陶和乱炮轰炸之后,已经不复存在,甚至就算是堡寨寨墙这最后一道防线,驻守的日军士兵恐怕也难有强悍的战斗力来阻击了。

  而由于堡寨周围的树木都已经被江口太郎下令提前清理的一干二净,国军士兵还可以从各个方向展开进攻,日军在浓烟之中又看不到,只能分散兵力,处处设防,这将会使得他们在国军进攻的时候,劣势进一步凸显。

  当然,国军也是第一次采用这样的方法作战,参谋总部和一众军官集思广益,其实也发现了这一方法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不可控之因素,为此制定出来很多预案。

  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风向突然改变,烟雾反吹的意外应对。

  要知道,河岸风是局部的小气流运动,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利用不当,很容易就是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林一凡其实也只是将其作为攻坚的一种尝试,所以这日中午气温剧烈上升的“烟熏”行动并不会配合着主力大军发动真正的进攻。

  但想要了解风向和风力,确定灭火断烟的时间,以及士兵出动进攻的时间,国军还需要一系列的行动和观察,做好各种数据记录和分析。

  而这就是参谋总部和下属机构的任务了,专业的分工使得林一凡手下的这支国军可以完成其他国军无法完成的作战任务。

  “烟熏之后,攻城火炮立即开始发动进攻了,然后派出尖兵袭扰,枪炮齐放,把进攻动静闹大一些,干扰堡寨中鬼子的判断,不要让他们察觉到咱们的真正目的,这个时候狙击手的行动一定要迅速而准确,达到最快速度摧毁敌人战斗意志的目标!”

  林一凡一面用望远镜观察着山腰处堆积的草木,一面下令道。那些草木上面甚至还有些地方泛着绿色,这些半干燥半湿润混杂在一起的草木既可以保持燃烧,也会产生巨量的烟雾,就算日军用湿布遮住了鼻子,也没办法遮住眼睛。

  “是,属下这就去安排!”刘长风得令,随即挥手招来了边上的几个通讯兵。

  而那几个通讯兵在接到命令之后,立马挨个复述了一遍军令,全都确认无误了,便立即快步跑下临时指挥部所在的小山坡。.


  (https://www.173kxsww.com/1065_1065645/109455303.html)


1秒记住一起上看小说:www.173kxsw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173kxsww.com